Q1、關于廣告位置,究竟是優選廣告還是媒體指定位置好呢?優選流量會不會比較泛,指定位置會不會相對精準些?如果前期沒有量,廣告位應該是先考慮優選是吧,穩定后再調整回指定位置?
優選廣告就是平臺內全渠道通投,這個跟用戶精準度沒有關系,只是廣告投放范圍的圈定,只是不同渠道特點不一樣,可能會有不同的數據表現,選擇的重點在于你是想全平臺投放,還是想單獨投放某個渠道,或者某類版位。
有了一定投放數據積累后,賬戶表現穩定后要擇優投放,還是那句話,不同渠道特點不一樣,也許個別渠道效果很一般,或者沒效果,根據投放數據情況,后續直接剔除此類渠道就可以了,將預算集中在優質流量資源上。
Q2、為啥同行業的不同賬戶,出價、人群包等差不太多的情況下,只有那幾個賬戶能跑出去其它就不行呀,目前是預算足夠,基本一千每天只能跑幾塊幾十塊這種情況,這個時候應該做些什么來提量呢?
影響廣告拿量的因素主要是三方面:賬戶操作、廣告質量、平臺流量,賬戶操作方面重點是給足跑量空間;廣告質量度越高越具備優勢拿量能力,但是完全相同的廣告創意不代表一定會有同樣的拿量能力,因為媒體方也有頻控和去重;平臺流量并非一成不變的,若遭遇流量波動短期內暫時無法有效獲量也屬正?,F象。
同時需要提醒一點,低質廣告跑不出去也是正?,F象,在信息流環境中,不是所有廣告同等條件下全部都能成功跑出去的。
提量的操作也就是上述賬戶操作和提升廣告質量度,同時可以充分運用平臺能夠輔助起量的功能,比如程序化創意、自動出價、優先跑量模式、一鍵起量等等。
Q3、請問,頭條創意標簽,起名類創意,應該打“起名”這種短詞標簽,還是“寶寶起名”,這種具體的標簽呢?
廣告的創意分類和創意標簽是告知平臺:自己的推廣是什么內容,便于系統有效讀取推廣信息并實現展現用戶群體有效覆蓋及糾偏,因此建議選擇符合自己產品特征的分類名詞,初期就是越貼合自己的產品越好,后期穩定之后,如果有刷新流量的需求或者擴量的需求,可以考慮拓展產品相關的其他標簽,但是無論何時,填寫的重點都是產品相關、目標用戶相關。
Q4、程序化創意,預算2000,標題6個,素材4個。請問平均創意預算怎么算?是按照24個創意算呢,還是一個創意呢?
程序化創意就是一個創意,系統會自動智能分配創意展現,運營不需要在乎這個的預算分配。
可以將程序化創意理解為廣告托管,比如本來自己有好多個標題素材要做投放測試,現在找了個小組長,托管這些創意,系統接受這個托管,直接幫你智能放量并篩選有效創意,跑出來有效數據以后,會直接給出優質結果“衍生計劃-最優創意”,所以運營只需關注程序化創意的廣告數據和投放效果即可,預算分配、擇優投放等,系統會內部解決無需操心。
Q5、頭條的自動出價和一鍵起量總感覺曝光的流量不是很精準,曝光量是有的,但是轉化情況不怎么好,會有類似的情況嗎
影響轉化的因素主要是展現用戶匹配度、創意方案有效度兩方面因素,但是其中創意方案的影響更為重要,且創意方案的可控性更強。
一鍵起量和自動出價本質都是盡可能幫助廣告主爭取廣告拿量,這其中拿量的過程,系統已經進行了展現用戶智能匹配,至于廣告最終的轉化效果,與創意方案的有效性關系密切,對于優質有效的創意方案,會使廣告快速起量的同時并爭取有效轉化,如果本身創意方案有效性不夠,則會在加大廣告拿量能力的同時,拉開轉化的差距,所以出現題中情況也屬常見現象。
綜上,廣告的最終轉化效果是多方面綜合影響的,優化調整可以重點從創意方案入手。
Q6、跑了一條程序化的創意,然后昨天前天整體轉化量轉化成本都不錯,今天突然就不行了,我發現程序化創意里有一條匹配的創意,消費最高完全沒轉化,但是程序化創意又不能單獨關掉這條創意,該怎么處理呢?如果把之前轉化好的物料復制過來重新上,那么這條新的創意還會記憶之前跑的數據模型嗎?
出現效果波動第一點就是檢查賬戶操作,若有負面操作,可以嘗試回調,沒有任何賬戶操作的話,出現流量波動也屬正?,F象,本身媒體平臺的每日每時每刻流量都是動態變化的,并非已成不變。
根據你問題的情況,周末流量差是正?,F象,建議你看整個投放周期的平均成本,如果還能承受就再撐一天,看周一情況再說。如果已經承受不了,可以關掉,復制里面轉化數據不錯的創意做自定創意來跑,對于已經跑出來較為穩定效果的創意,重新上新來跑,與全新創意測試對比,會有較大概率出現好的數據情況。
Q7、新建的廣告組里只有2條計劃,只做了年齡區分,一個是24-100 ,一個是24-49,24-49的沒跑出去是啥情況呀?跑出去的那個看數據報告,消耗方面50歲以上占比60%以上,50歲以下跑不出去,目前后端轉化差,50以上占比較多可能跟視頻素材有關系,是一個中年老師口播視頻,現在新的視頻還沒出來,目前操作是先控制年齡,把50以上的計劃先關掉,跑50以下,不著急跑量,同步上新的視頻,這樣操作可行嗎?
首先,不建議做定向年齡拆分,細分用戶要從創意內容入手,做針對性創意,針對什么目標受眾就做相匹配的廣告創意。媒體方的定向只是一個輔助,想要減少消耗浪費可以考慮縮減定向范圍,但是想從這個提高轉化是不實際的,因為轉化的前提是點擊,定向只能控制展現,提高轉化率必然是從創意方案入手。
關于剛上線的廣告跑不出去,不外乎就是預算高低、出價高低、定向寬窄、廣告質量度(點擊率、轉化率)、計費模式、跑量模式這幾個因素。
關于后端轉化差,除了排查推廣層級的問題,還需要反思后續跟進環節是否出現跟進不及時,或者跟進話術不匹配的問題。
是否要排除展現,或者關閉廣告,看賬戶整體效果,如果跑出去的量級也能達到需求,轉化也可以,那繼續保有優勢就可以,沒有必要一定要全面覆蓋所有群體,就像豆漿好喝就喝豆漿,不是一定要求同時喝豆漿和牛奶的。
對于你想平衡消耗和轉化的操作方法,可以嘗試,信息流沒有必然的,控制好預算,都可以嘗試,優化經驗都是從不停的試錯和復盤中得來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