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<legend id="twuvm"></legend>
      <strike id="twuvm"></strike>
          1. 歡迎來到豐采網

            一個人成熟的三個階段,你在哪個階段呢?

            來源:豐采網??作者:豐采網 ??2021-09-09 閱讀:1411


            史蒂芬·柯維在《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》中,把人的成熟分成三個階段:依賴期、獨立期和互賴期。


            1.依賴期


            第一階段:依賴期——以‘你’為核心,你照顧我;你得為我的得失成敗負責。


            剛生下來的時候,我們是沒有自我的,這個時候我們必須依賴于其他人才能生存下來,所以我們認識不到自己,所有的東西都是本能的反應


            我們只能是以父母的意志或者他人的意志為自己的意志。


            在一些不和諧的家庭當中,很容易產生特別敏感的孩子。


            這些孩子形成了討好型人格,他會去觀察大人的動作。


            因為如果父母關系不好的話,就會影響到他的生存環境,所以他要努力想辦法讓父母心情好,才能讓他在這個家庭當中生存得更容易一些。


            而一些有安全感,甚至受溺愛的孩子,可能就不那么會照顧父母的感受。


            網上經常說的所謂“媽寶男”,就是過于依賴母親,他沒有認識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,應當擁有一個獨立的意志。


            所以依賴期是一個比較初級的階段。


            2.獨立期


            第二階段:獨立期——以‘我’為核心,我可以做到;我可以負責;我可以靠自己;我有權選擇。


            通常人在十幾歲的時候,會有一個叛逆期,父母說的不再重要。


            就象羅永浩說的,今天我穿一件衣服,如果父母夸:“欸~你這件衣服真挺好看?!?nbsp;


            我心里會想:我X,我今天土成啥樣了,都符合父輩的審美了,回去趕緊把它換了……


            這個時候開始有強烈的自我意識,不再以父母或者身邊人的意志為自己的意志。


            那么這個時期的心智是一個成熟的階段嗎?


            不是的,因為只關注到了自己的需求,而沒有去關注到其他人的需求,所有的一切都是從自我出發的。


            比方說那個江歌案大家都知道吧?


            一個日本留學生跟另一個留學生談戀愛,人家女孩子要跟他分手,他接受不了帶著刀找上門兒去,最后把那個女孩子的閨蜜在門口殺死了。


            這個男孩子做的事情肯定是不對的,是吧?


            如果從他自己人生的角度來思考,他千里迢迢的跑到日本去留學,難道就是為了談一段戀愛,談不成的話就把對方殺死,然后自己去坐牢。


            兩個家庭都毀掉,這是他人生的目標和意義嗎?或者說,是他去日本留學的目標和意義嗎?


            如果說不是,那他為什么要這樣去做呢?為什么會如此沖動呢?


            因為他的自我意識太強烈,只關注自己的感受,不容許自己的任何領域受到侵犯。


            他會把戀人看成是他擁有的一個物品。


            網上常見這種偏執性格的人,口口聲聲地說如何如何愛你,說的很好聽,但是他實際上是愛著對方嗎?


            他如果說愛你,卻不知道你的喜好,不知道你要做什么,不知道你的夢想、目標、人生規劃是什么,只是一味地強調因為我愛你。


            所以你要聽我的,你要按我說的做,因為我愛你,所以你晚上不許出去,因為我愛你,所以你不能跟陌生人說話……


            這就是典型的控制型人格,他們只關注自己的感受,他愛的不是你,他愛的是他自己的感受,愛的是自己的感情。


            他們的邏輯是我已經這么愛你了,你怎么還能這樣對我?


            所以你看,所有的出發點都是自己,他從來看不到別人,看的永遠都是自己的感受。


            別人再大的慘劇,輕描淡寫;自己芝麻綠豆的創傷,比天還大。


            所以瓊瑤劇里邊兒不是有一句經典的臺詞嗎?


            “你只不過失去了一條腿,她失去的可是她的愛情”……


            如果一個人只見到了自己,沒有去看到別人,他就會只考慮自己。


            最近出事兒的吳亦凡,包括《三國演義》里的呂布,都是這種人格。


            因為從小到大一帆風順,所有的東西來的太容易,所有人都在捧著他,他認為這些東西都是應當的,他覺得我就應該去享受這些。


            呂布的下場大家都是知道的,吳亦凡的下場最近大家也也看到了。


            只停留在獨立期這個階段,是不夠成熟的,也容易讓自己的人生誤入歧途。


            3.互賴期


            第三階段:互賴期——以‘我們’為核心,我們可以做到;我們可以合作;我們可以融合彼此的智慧和能力,共創前程?!?/span>


            人類的身體條件很普通,所以單獨一個人在原始社會是無法生存的,無論是野獸還是其他部落的人,都會給你造成致命的風險。


            所以人類從誕生起就是需要互相依賴的物種,你必須要信賴自己身邊的人,才能生存下去的。


            在現代社會,我們的生存環境不再有那么高的風險,不會因為孤身走到陌生人中間就被殺掉吃了,但高度分工協作的社會要求我們跟更多的人包括陌生人,有更好的配合。


            因為社會上存在著共同的底線和契約精神,使得我們對陌生人,也可以有基本的信任基礎。


            而一個人的成就,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有多少人信任他,以及他有多少可以信賴的合作伙伴。


            王家衛的《一代宗師》里,梁朝偉扮演的葉問有一句臺詞,說武學的三重境界:見自己、見天地、見眾生。實際上跟史蒂芬柯維的成熟三模式差不多。


            見自己,就是從依賴期過渡到獨立期,看見自己,了解自己;


            見天地,就是看見整個外在的客觀世界;


            見眾生,就是要看見別人,知道別人跟你是一樣的人。


            我們在網上經常會看到有很多人這樣評論別人:“他一定是想紅想瘋了”、“他就是收錢了”,諸如此類的評論。


            你會發現這些人他眼中沒有把別人當成跟他一樣的人來看,他對別人就是一條直線簡單的去推測,他沒有去換位思考。


            如果我站在對方這個位置,我會如何思考,我會怎樣去做?我跟對方見解差異如此之大,是不是因為我們思考的角度不一樣?


            換位思考是一個特別重要的能力,也叫共情能力。


            我們很多時候不能光從自己的角度去考慮事情,然后覺得理所當然應當如此。


            要知道對方考慮的角度可能和我們完全不同,而對方是如何思考這個很關鍵,不知道對方想要什么,雙方怎么合作呢?


            有文章曾說,要想成功,智商頂多占30%,情商要占70%。


            而共情能力是情商中十分重要的部分。能設身處地的為對方著想,知道在對方的位置會如何考慮,理解對方的立場和想法,才能提出讓對方可以接受的方案。


            愿我們都可以擁有一個成熟的心態。


            標簽: 換位 能力 智商

            免責聲明:
            本站部份內容系網友自發上傳與轉載,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;
            如涉及內容、版權等問題,請在30日內聯系,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!

            相關愛采購資訊

              中文字幕网在线网站_国产特级毛片视频_国产A片精品一级特一
            • <legend id="twuvm"></legend>
                <strike id="twuvm"></strike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