▌ 種植油用牡丹的經濟效益
從首屈一指產業來講,按油用牡丹每畝地每年結籽400斤、每斤籽10元計算,那么籽的收入每畝地就達到4000元人民幣,而農民辛勞一年種植作傳統作物如玉米、大豆、棉花等每畝地收入大約在1000—1200元左右,還不包括化肥、農藥、澆水等成本。因此,種植油用牡丹要比種植傳統農作物每畝地多收入幾千元。
種植油用牡丹的經濟效益
三年生油用牡丹苗的包裝運輸
中川牡丹在北方建立的部分油用牡丹樣板園實景
油用牡丹的種植前景:
我國常見的植物食用油畝產量分別為:花生220kg(出油率42%)、油菜150kg(出油率37%)、大豆180kg(出油率16%)、油橄欖320kg(出油率15%)、油茶籽50kg(出油率14%)。油用牡丹進入收獲期后,牡丹籽畝產量300kg(出油率25%),產量僅次于花生,出油率次于花生和油菜。與上述油料作物相比,除油茶外,油用牡丹具有產籽量與出油率高、單位面積生產成本低等特點,因而種植效益高,有利于大規模推廣。
按牡丹籽現行市場價格20元/kg計算,畝產值6000元以上,加工為牡丹籽油畝產值4萬元以上,還可加工生產牡丹黃酒、精油保健品、護膚品,各種剩余物可加工生產飼料、肥料等。牡丹花可以加工成牡丹花茶、牡丹花蕊茶、牡丹全花茶等。其經濟效益十分可觀。
同時,牡丹的綜合利用價值高,牡丹花瓣產量500kg/畝、花粉產量5kg/畝、牡丹籽產量300kg/畝,每畝年直接產值可達6000元,效益明顯高于種植其他農作物。
牡丹生態效益明顯,2年到3年郁閉成林。牡丹還可提取黃酮、牡丹酚、芍藥甙、芪甙等藥效成分,制作牡丹花茶、牡丹食品、牡丹工藝品等文化產品,均可產生經濟效益。以油用牡丹產業為基礎,可以帶動中醫藥、食用、農產品加工、觀賞以及牡丹花會、特色旅游等,拉動社會一二三產業的融和發展,延長產業鏈,增加社會經濟效益。